首页 > 实时讯息 >

假期·健康丨五一假期“报复性熬夜”成常态?专家支招:20分钟睡不着就起床

更新时间:2025-05-03 14:13:00

五一假期里,不少人计划用“报复性熬夜”来释放压力——此前因工作或学习压力而无法熬夜太晚,正好趁着假期熬夜至凌晨,甚至熬通宵来释放压力。不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主任医师、博导吴大兴教授提醒,长期熬夜会打乱睡眠节律,甚至发展为睡眠障碍。如何科学调整假期作息?吴大兴从医学角度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吴大兴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报复性熬夜”循环的背后是“明知危害却难戒”的自我奖赏的心理机制。部分人将熬夜视为对忙碌生活的补偿,或因工作性质而习惯“猫头鹰型”作息,但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褪黑素分泌,进而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和假期结束后的工作、学习效率。

“建议0点前入睡,最好是晚上11点之前睡觉。”吴大兴教授提醒,若想改正自己晚睡的习惯,可以“每天提前半小时”,例如“本来凌晨1点睡觉,可以先尝试凌晨00:30分入睡,再尝试0点睡觉,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躺床20分钟仍无法入睡,应立即起身离开床,避免将床与清醒状态关联。“床是一个休息的场所,应该等到有睡意了,再回到床上尝试入睡。”吴大兴教授解释。

如何科学地调整睡眠节律?吴大兴教授介绍,首先要提前规划作息:假期最后一天需逐步回归正常作息,避免“放肆玩到凌晨”。 第二,量化睡眠效率:睡眠效率=实际睡着时间/床上躺卧时间,需达到85%以上。如果睡眠效率低,可尝试正念冥想或轻音乐助眠。此外,避免“床上清醒”:床仅用于睡觉,尽量避免在床上玩手机、工作等行为,避免建立不良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