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奠基终身发展,赋能幸福生活 为人生马拉松储备能量

更新时间:2025-09-01 07:04:00

学校持续开展“亲子帐篷夜读活动”。

福田区外国语小学全力打造“运动型活力校园”。

在人工智能深度变革教育的时代,教育的使命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福外小”)正是这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学校将“让每一个生命茁壮成长”奉为核心教育理念,并将其深植于学校发展的基因之中。在党支部书记、校长徐万兴的带领下,福外小从关注学生终身生命质量的高度出发,通过大力发展体育教育、切实为学生减负、系统迭代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扎实而富有创新性的教育实践,致力于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诠释了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温度与内涵。

理念先行:聚焦终身发展的教育观

教育公平不仅是机会的均等,更是过程的优质与结果的赋能。徐万兴校长认为:“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同等教育资源,我们致力于办走心的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这种“走心”的教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学生的终身生命质量。它意味着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校园生活与学业成绩,更要着眼于他们未来数十年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持续学习与幸福生活的能力。福外小的所有教育实践,都可以看作是对这一前瞻性教育观的生动注解——教育是为人生马拉松储备能量,而非仅仅冲刺短期目标。

体教融合:锻造茁壮生命的基石

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协作的精神是构成个体终身生命质量的基石。福外小深刻认识到体育在此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全力打造“运动型活力校园”,将“让学生好好运动”视为举全校之力认真实施的大事。

环境创设与课程保障:学校因地制宜,精心改造运动空间。校门旁的落地式篮球架、“多功能”操场等,让校园处处充满运动元素。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校园文化。其核心举措是让体育运动专项技能进入常规课堂,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并掌握至少1-2项体育技能。

资源引入与“冠军”引领:福外小大胆采取“双师制”,引进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进入课堂。学校成功引入世界网球冠军郑洁团队、世界羽毛球冠军龚睿那团队,在二、三年级分别开设常态化的网球和羽毛球课程。此外,还与全运会游泳冠军尤美宏基地合作开展游泳课,引入足球、高尔夫等项目,成为“中国校园高尔夫联盟校”首批成员之一。这种“走出去、请进来”与世界冠军零距离互动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运动技能教学的专业性,更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冠军梦”,激发了内在的运动热情,建立了与世界级水准的连接。

平台搭建与“普及+提高”:学校组建了涵盖篮球队、网球队、羽毛球队等近十支校队,并通过每年举办春季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全校性的班级篮球联赛“三球”联赛、学生篮球“全明星赛”乃至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友谊赛和“长跑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学生体育运动100%全覆盖。这种“普及+提高”的梯级培养模式,既保证了运动的广泛参与性,又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脱颖而出的通道。近年来,福外小在篮球、网球、国际象棋、田径等多个项目的市区级赛事中捷报频传,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福田区小学生篮球赛中,福田区外国语小学男篮队以绝对实力勇夺冠军,成功实现“三连冠”,成为福田区首所且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累累硕果正是体教融合在此生根发芽、有效浸润的最佳证明。正如徐万兴校长所言,篮球等竞技体育是“打造团队拼搏精神、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对抗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全能运动”,其价值远超越奖杯本身。

关注心理健康与“家文化”氛围:学校深知身心健康密不可分。通过打造以爱和尊重为核心的“家文化”,营造团结、友爱、志存高远的和谐氛围,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一位学校成员都能享受快乐和幸福。校长自喻为“高级服务员”,致力于建立宽松、融洽的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隐性支持。

书包减负:呵护身心健康的切实举措

过重的课业负担和书包重量,是压在学生身心之上的无形巨石,与提升终身生命质量的目标背道而驰。福外小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步伐坚定地推进减负行动。

“书包瘦身”行动计划:针对“小小的身躯,重重的书包”的普遍现象,学校从两年前开始启动专项计划。其核心措施是为全校学生的课椅下统一配置专用收纳盒,指导学生科学规划,只将每日必需的学习用品带回家。同时,向每位学生发放印有校名的环保背袋,替代沉重的书包。这一活动登上了“学习强国”。

效能提升与习惯养成:这一行动的背后,是学校对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自信,鼓励学生在校高效完成作业,回家只需携带少量必需品。它不仅直接减轻了学生的身体负担,更旨在培养学生整理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指导方法,并将好习惯延伸至家庭。定期举办的“收纳小能手”和“最美书房”评选活动,则将这一行动深化为家校共育的有效载体,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们反馈:“非常轻松方便!”这不仅是身体的轻松,更是心理的减压。

课程迭代:滋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沃土

课程是学校教育理念落地的主要载体。福外小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丰富多元、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及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

“五育并举”与生命教育:学校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每周设置固定的大扫除时间,全员参与净化校园。更富特色的是,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开辟水培和土培基地,让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菜地。学生们完整参与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并将劳动成果与家人分享。这种沉浸式的劳动体验,使学生“参与了真实的生活”,是生命教育极其重要的路径。

学校开设了近七十门特色课程或社团,普及书法、阅读、自然拼读、收纳整理、围棋、国际象棋等,精心打造七大学科节日(阅读节、英语节、数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创节、心理节)。这种“玩中学、玩中练”的模式,旨在通过活动把知识进行转化和提升,保证人人有项目,并能学以致用。

以阅读课程为例,福外小建构了立体的“阅读树人、阅读育心、阅读培德”课程体系。最具创新性的是,克服场地限制,将校园一楼最醒目位置打造为名为“对岸”的开放式图书馆,使其成为学生最爱去的场所。通过读书文化节、亲子阅读、诗词大赛、课本剧等丰富活动,以及“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评选,鼓励师生家长深度参与,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为终身学习能力奠基。其中,持续开展的“亲子帐篷夜读活动”,将校园化作露天图书馆,让童话城堡在星空下重生,这不仅是阅读习惯的培育场,更是被光影点亮的亲情仪式。

在“双减”背景下,福外小创新作业设计,将其分为必做、选做和创意作业三类。必做控时长,选做重应用,创意作业则强调学科整合与创新。例如,数学作业可以是制作《里程表》或《我的上学路》,趣味性强,实现了“减量不减质”。学校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研、专家引领和评比展示,持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校家社协同:构建生命成长的共同体

福外小打开校门办教育,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将课堂搬至“科学馆、图书馆、公交站场”等。

学校建立常态化的校家委工作联席机制,在食堂自营、学校管理等涉及学生利益的事务上,充分听取家长意见,透明公开,争取支持。分年级召开校长面对面家长会,并计划成立“家长大讲堂”,挖掘家长资源为学生成长服务。学校面向全校家长公开招募,邀请热心教育事业、具备专业或特长的家长,结合自身职业背景与兴趣专长,走进课堂为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品德修养、趣味科学、文化艺术等多类主题课程,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学校积极与市少年宫、科学馆、图书馆、公园、大学院系等共建联动,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入丰富的平台和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边界。徐万兴校长认为:“孩子们的学习不仅在书本、教室、学校,我们应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为孩子提供教育服务。”这种开放的态度,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福田区外国语小学的教育实践,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以“注重孩子终身生命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路径。从“野蛮其体魄”的体育强健,到“文明其精神”的课程滋养;从切实减轻身体负担的“书包瘦身”,到赋能未来发展的素养培育;从校园内部的静心办学,到校家社协同的开放融合——每一项举措都呼应着“让每一个生命茁壮成长”的初心。它们共同作用,旨在为孩子们铺就一条不仅通向学业成功,更通向身心健康、充满活力、负责任、有能力、会生活、能幸福的广阔人生道路。

真正优质的教育,必然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并能最终成就生命无限可能性的教育。这所“热气腾腾”又保持宁静专注的校园,正努力成为激发学生梦想和创造力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自由舒展,为其终身生命质量涂抹上最靓丽的底色。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