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腿办事”到“专业赋能”——乌鲁木齐社会工作者的“进阶之路”

7月23日下午,在位于会展吾悦广场的水磨沟区工会驿站里,社工正在为骑手配送“爱心订单”。 (记者刘青霞摄)
新疆网讯(记者刘青霞)独居老人需要陪伴、困境儿童渴望关爱、社区居民期盼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基层治理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专业社会工作者正成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关键力量。
截至2025年8月,乌鲁木齐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人数达2514人,较2024年增长39.4%。其中,社区工作者通过考试人数为1506人(助理社会工作师1373人、社会工作师133人)。目前,全市持证社区工作者总数达3369人,平均每个社区有持证社工4人。这一数据表明,社会工作正从“冷门选择”向“热门职业”转变,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
“持证上岗”成新风尚
社区工作者迎来专业转型潮
2025年,乌鲁木齐市已有18089人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创历史新高。这一数字的背后,是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感的显著提升。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育林社区的田丰梅,是这一转变的见证者与参与者。8月13日上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忙着处理居民反映的下水道堵塞问题。在社区工作的八年里,田丰梅每天面对的都是类似的琐碎事务——调解邻里矛盾、帮老人跑腿、为居民盖章开证明……
“以前觉得社工就是‘居委会大妈’,只要腿勤、嘴甜就能干好。”田丰梅笑着说。但2023年的一次经历改变了她的想法。当时,社区里两户居民因噪音问题争执不下,一名专业社工介入后,没有简单调解,而是组织了一场“邻里茶话会”,让双方坐下来沟通,最终化解了矛盾。
“这份工作是有科学方法的。”旁观了此次调解的田丰梅深受触动,决定报考助理社会工作师。备考期间,她在午休时刷题,在深夜听网课。遇到政策法规难题,她就向资深社工请教;分析案例时,她直接把社区的真实事件当作考题进行演练。
今年7月,她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持证社工。
“现在看问题不一样了,比如走访独居老人,以前就是问问‘缺不缺东西’,现在会评估他们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网络,甚至设计个性化的陪伴计划。”田丰梅掏出手机,展示她的电子证书,眼中满是自豪。
“科班力量”在成长
新生代社工让专业价值看得见
和田丰梅不同,25岁的宋芯宇是“科班”出身的社会工作者。2022年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时,全班80多人,只有约15人选择从事社工工作。“当时一些同学觉得这行工资低、没前途,甚至有人问我:‘社工是不是就是志愿者?’”
宋芯宇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如今,作为新疆新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助理社会工作师,她主导的“爱在邻里·暖‘新’驿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项目已惠及上千人。
“有些孩子对性教育课程很抵触,家长也有顾虑。”宋芯宇反复调整课程设计,邀请专业讲师用游戏、动画等轻松方式讲解,最终让课程既有趣又有用。在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她创新推出“积分兑换”机制,鼓励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成功招募40名志愿者,累计开展爱心送考、紧急送医等服务84次。
在“爱在邻里·暖‘新’驿站”项目中,她以“无痕服务”理念逐步消除骑手戒备心理,通过夏日送清凉、设置便民服务点等举措赢得新就业群体信任。
“社工的价值,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被看见、被支持。”宋芯宇说。她的这一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同。
年初,新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社区服务实务赛项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举行,全疆13所职业院校的22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同台竞技。设计一场亲子运动会、办一场“绿色家园”主题活动都是考题。
乌职大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买雯雯介绍,以往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相对单一,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迁,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兴群体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学校自2009年开设社会工作以来,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先后增设了老年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等专业方向。2024年新增设了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社会工作品牌项目与传播等前沿课程,以适应发展需求。
近年来,依托校企合作,天山区湖东社区、新疆智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新疆新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机构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检验学情,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社工工作。
“全科社工”显身手
多领域服务构建民生保障网
社会工作不仅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更在残疾人康复、心理援助、家庭教育等领域展现专业价值。
沙依巴克区新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魏斌,拥有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行为分析师等多重资质。20多年来,他专注于残疾儿童家庭支持服务。“残疾家庭面临的不只是经济困难,还有心理压力和社会融入问题。”魏斌说。
在“新疆残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中,他和团队为每个家庭定制服务方案,包括康复训练、心理疏导、政策解读等。一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曾哭着说:“以前觉得孩子没希望了,是你们让我知道,他也可以有未来。”
“社工不是‘施舍帮助’,而是‘赋能成长’。”2023年起,魏斌带领团队和社区合作,开展“思政建设”专题活动,还带领风信子志愿团队深入社区残疾家庭,提供政策解读、康复指导、亲职教育、心理支持等系列服务,帮助残疾家庭建立积极心态。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阳光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昆从一线社工起步,凭借自身努力与积累,成长为行业佼佼者。她坦言,尽管社工行业蓬勃发展,但仍面临挑战。很多机构依赖政府购买服务,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她认为,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这方面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构建政策支持体系以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5年1月,乌鲁木齐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成立全市首家社会工作人才学院,并组建22人的专家库和9人的专业讲师团,推动社工人才专业化培养。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传媒学院社会系主任庞维跃认为,乌鲁木齐社工人才密度已居全疆前列,下一步应推动服务标准化,探索“公益+市场”模式,让社工职业更具吸引力。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完善职业晋升和薪酬保障机制,让社工成为有发展前景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