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烟台市政协“清洁能源行业”委员议事室开展议事协商活动,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更新时间:2025-05-20 14:44:00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2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瑶 通讯员 朱楚华)“想留住人才,除了提供好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还需解决好人才留烟的后顾之忧。”“建议政府支持成立人才创业基金,帮助创业初期的企业渡过融资困境。”5月16日,市政协“清洁能源行业”委员议事室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聚智蓄力——构建人才储备新生态”召开议事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们就如何做强做优人才储备建言献策。

“建议建立海外专家‘云实验室’,海外人才通过自贸区跨境数据通道,以项目制方式参与研发,累计180天/年即视为有本地工作经历,享受人才政策。”市政协委员、山东国和堂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言奎说,“搭建人才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关键人才流动,对流失率超15%的细分领域启动红色预警,即时启动‘灯塔计划’定向引进。”

市政协委员、山东工商学院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延东建议在专业优化、就业引导、团建赋能、创业孵化等四个方面发力,引导更多驻烟高校大学生留在烟台发展。“建立城市产业引导下的专业设置机制,将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支持高校打造城市需求导向型实训基地,在重点产业区设立大学生实训中心,定向培养本地短缺岗位人才。”张延东说,“加快构建‘政府一高校一企业’三方就业信息平台,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动态识别就业方向,整合‘高校一园区一资本’三方资源,为初创项目提供‘导师+资金+场地’三重支持,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纳入‘政府采购+公益支持’目录,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优先提供政府订单,激发其可持续成长动能。”在培养学生城市归属感方面,张延东表示,可以打造“青年城市体验营”,组织青年学生参与烟台市重点项目、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设立“青年共创空间”平台,高校与街道、企业、创投机构共建开放式“共创空间”,引导青年学生“青年议题一方案竞赛一实践试点”链条式参与。

“目前高校存在教授课程滞后于产业技术迭代的问题,学科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脱节,而学生存在缺乏项目实战经验、职业选择倾向与城市提供岗位不匹配等问题。”市政协委员、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尚伟说。刘尚伟建议我市可以学习合肥大学推行的“三业一体”模式,即专业、就业和产业三位一体,通过“企业出题、学校审题、学生选题、共同答题”的四题模式,紧密将企业、学校和学生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度。“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样重要,一方面,可以成立企业专业班,例如合肥大学的大众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的奇瑞企业班等,组织学生进行见习、实习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毕业定向分配,保障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走进校园进行宣讲,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发展特点和企业情况。从企业引进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实际的课程教学。鼓励导师到企业挂职,加强企业与导师的交流。”刘尚伟说。

责编: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