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云智算安全产业稳步前行

更新时间:2025-07-14 10:11:00

经济日报记者 黄鑫

云智算安全产业,是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算力基础设施、数据流通、智能应用等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的产业领域。当前,随着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各行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云智算安全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多项技术、产品。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摄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表示,近年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从补短板走向强能力,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云智算三者协同融合,构建产业格局,云智算安全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王晓丽认为,云计算以其强大的资源规模、服务便捷等优势为人工智能应用普及提供了坚实的算力支撑。云智算融合成为趋势,不断驱动数字化转型普惠与智能。强化云智算安全建设,是护航数字中国发展的基石。

“随着以数智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深入推进,技术革新带来的安全挑战日益严峻复杂,传统安全体系已难以应对智能化、动态化的新型威胁。为更好适应智能时代需求,安全体系正逐步从传统模式向云智算安全体系转型升级,构建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新型防护体系。”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顾瑾栩说。

王晓丽分析,我国云智算安全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国家层面重点关注各主体数据安全责任界定与协同。《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在算力互联互通过程中各有关主体应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界面,提高数据安全管理能力;《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要求,网络数据处理者、接收者、委托处理者、多处理者应通过合同等方式约定各自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

人工智能推动产业梯度式创新。通过与人工智能融合,安全运营中心、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等产品实现了智能分析和响应,产品创新空间极大;云防火墙等产品可完成主动防御,具有较高创新力;运维安全等产品能够支持异常行为智能检测,实现了一定创新。

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针对云访问控制、数据安全、模型安全等基本安全需求,以零信任、对抗性防御、人工智能物料清单等为代表的安全技术逐步发展。另一方面,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安全技术加速创新,安全大模型、安全运营智能体等初步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

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目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已立项推进20多项云智算安全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覆盖云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算力安全、软件供应链等多个领域,涵盖安全技术要求、管理规范、评估方法等多个方面,为云智算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规范指引。

据了解,北京将数字安全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覆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供应链安全等在内的全技术产业链。2024年,北京汇聚网络安全相关企业1025家,居全国第一位。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浪潮云董事长肖雪表示,人工智能安全的本质是动态安全防御,AI落地需要原生安全,而非依赖第三方。依托“人工智能+”行动,浪潮云面向组织用户,完整构建起智数云安一体化融合的发展路径,依托云舟联盟形成全场景生态价值链,以分布式智能云打通智能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未来企业内部会存在多个大模型、知识库、智能体以及分布式算力网络,需要一个统一的AI客户端进行统筹管理与运用,可将其理解为AI统一工作空间,AI安全将实现统一管控。大模型面临“幻觉”及信息泄露等风险,智能体具备操作工具的能力,一旦出错也会导致物理性的严重后果,传统安全手段难以应对。对此,360提出“以模制模”理念,利用安全大模型解决大模型安全问题。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北京将充分发挥好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优势,加大对基础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支持力度。在云智算安全领域,推动构建智能时代下新型技术防护体系,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生命周期防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整体行业安全防护水平。”顾瑾栩说。

代晓慧表示,要不断完善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以规范化保证高质量发展;推动标准应用,形成标准制定与应用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发展;发挥好云计算标准和开源推进委员会的平台作用,促进云智算安全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引领产业各方共建开放、协同、可信的云智算安全生态。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