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桂林警方详解网约房管理新规

更新时间:2025-07-21 10:39:00

□本报记者陈静

近年来,网约房以其便捷、个性化的特点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但也因实名登记难、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为规范网约房管理,市公安局于去年底发布了《桂林市公安局网约房治安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网约房的经营、入住、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该办法推行半年多来,目前全市网约房备案率仍不足四成,大量市民对“什么是网约房”“如何合规经营”等基本问题认知模糊。针对这一现状,记者就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采访。

网约房现状

备案率低、认知度差成突出问题

“我都不知道自家房子算不算网约房,怎么备案?”市民王先生向记者反映。像王先生这样的困惑并非个例。同时,因大多数网约房散布于居民小区,业主通过网上预约、不接触的方式开展经营,在公安机关实际管理中存在实名制登记难、隐患排查难、执法取证难等治安管理风险隐患。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经营者对政策理解不到位;二是部分经营者存在观望心理;三是部分老旧小区房源难以达到消防标准。“很多市民把网约房简单理解为‘短租房’,实际上两者在管理要求上有本质区别。”

权威答疑 关于网约房,这些问题你必须知道

1.什么是网约房?与旅馆、出租房有何区别?

根据《办法》,网约房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房源、接受预订,按日或小时提供住宿服务的房屋或场所。与旅馆相比,网约房的特点是全程线上操作,入住者与房东无需见面;与出租房相比,网约房的租期更短,通常以日或小时计算。

2.入住需实名登记,对未成年人入住要求更严格

《办法》要求网约房经营者严格落实“四实”登记制度(实名、实数、实情、实时),并对未成年人入住提出了“五必须”要求,包括查验身份、询问监护人联系方式、加强安全巡查等。

3.安全设施与隐患排查成经营“硬指标”

《办法》明确要求网约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治安防范设施,并禁止将隔断房、阳台等改造为居住空间。经营者还需定期检查房屋安全状况,配合公安机关的日常检查。

4.互联网平台需承担核验责任

《办法》规定,互联网平台需对网约房经营者的身份、房源信息等进行核验,并配合公安机关查询订单信息。平台还需对违规经营者实施警示或提醒。

5.市民如何辨别正规网约房?

警方提醒,市民入住网约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查看房源是否取得公安机关发放的房源编码;

了解消防通道位置,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备;

发现安全隐患或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警。

6.不符合条件的网约房将逐步退出市场

对于正在经营但不符合《办法》要求的网约房,公安机关将引导其退出市场或转为出租房等其他用途。拒不整改的,将依法处理。

7.市民如何在公安机关登记房源,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

打开微信搜索下载桂警通办小程序,选择桂林市,在页面上方选择“桂林网办服务”点“微信登录”,退出后,重新进入“桂林网办服务”,在栏目上方选择“治安”,在该栏目下方找到“网约房登记”,点击跳转至“安和居申报助手”,点击“房源申报”,录入地区、产权人类型、经营者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信息;然后录入房源信息,包括房源区域、详细地址、标准地址、房屋权属、权属证明等信息。录入完成后,查看“用户服务协议”,无异议后,勾选同意“用户服务协议”,点击“提交”,将网约房登记数据传送至辖区派出所进行资料核验和地址核准,完成房源信息绑定。

多方期待新规真正落实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网约房经营者张先生。他说:“以前登记信息比较随意,现在必须核验身份证,还要上传到系统,虽然麻烦了点,但安全更有保障。”市民李女士对此表示支持:“我带孩子出门旅游时,最担心的就是住宿安全。现在有这些规定,感觉更安心。”

一位曾入住网约房的游客小陈告诉记者:“有一次我住的网约房消防通道被杂物堵住了,感觉很危险。现在有了这些规定,希望经营者能真正落实。”

“新规的出台是为了保障顾客的住宿安全,我们将持续开展排查和宣传,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在采访中,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约房作为新兴业态,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需规范管理。桂林警方出台的《办法》,从实名登记、安全设施、平台责任等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旨在为群众打造更安全的住宿环境。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