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熟冬瓜味清凉
儿时的我曾以为冬瓜的名字是被写错了的,因为既有西瓜和南瓜,那冬瓜自应为“东瓜”方合情理。直到成年后,偶从书上读到,冬瓜之所以叫“冬瓜”,是因其入秋后,外皮上有层白粉,好似冬霜。
在所有瓜果蔬菜中,冬瓜可能是最另类的。其表皮墨绿、瓜肉玉白,一反普通瓜菜的轻灵精致,却凸显一种温柔敦厚之感。
或许是与土地贴得近,冬瓜那随和的性格讨人喜欢。农家最爱种植冬瓜,因为它不娇气。田边地头、沟沟坎坎,无论是光照丰沛的肥田沃土,还是缺水少阳的荒山野岭,只要有土的地方,冬瓜都能茎叶繁茂地生长。
记得某年踏青时,我看见路边菜地旁有棵被丢弃的瓜秧,洁白的嫩茎在没有泥土滋养的情况下,依然努力地将两片幼小的叶子举起。起初,我误以为是西瓜,遂小心地将之用纸包好带回家,种在灶间的墙角边。
由于院子挺大,瓜秧种下后也就忘了。直到秋天捉蟋蟀时,才在墙角的草丛深处赫然发现有个壮硕的大冬瓜趴伏在那儿。虽说冬瓜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但院子里平白无故冒出这么一个大家伙来,内心还是颇为兴奋。
都说霜降以后的冬瓜味道最好,然而吃得更多的还是在夏日。特别是在乡下,家家都会备上几个,靠在墙边或放在桌下,整个夏季的餐桌就靠它们来支撑了。夏日里的冬瓜,就像冷饮一样,一听名字就让人顿感清凉之意。
别看冬瓜矮矮胖胖的,但削皮去籽后,却显得透亮清新,那如玉的瓜质令人舌下生津。用冬瓜来烧菜,可以烩、炖、煮、汆、腌、炒、熘,样样可口。其中,尤以冬瓜汤堪称时令妙品,且烹调起来格外简单。
在吾乡,烧冬瓜汤一般会搭配咸肉吊鲜。咸肉用前需用水泡一下,去其哈喇味。薄薄几片,与冬瓜一起煨至瓜软绵、汤略稠时,撒点虾皮、香葱,调些许味精,即可出锅。
这道咸肉冬瓜汤呈清新的乳白色,腊红色的咸肉错杂在玉色的冬瓜丛中,似万绿丛中的点点艳红。咸肉的咸鲜嵌入了冬瓜的清淡,咸淡相容、滋润清爽,非常适合消暑下饭。
若是宴客,则可将汤中的咸肉、虾皮换成火腿、开洋(海米),并添加蒸软撕成丝的瑶柱。由于集多种原料于一馔,汤味更加鲜美。而此时的冬瓜,亦是兼得各味之长。
冬瓜汤无人不晓,但有一款冬瓜菜可能知者不多、尝者更少,那便是浙菜一绝——臭冬瓜。
将冬瓜切成块状,煮到快七分熟时用盐腌一天,分层装入瓮内,加入臭卤,封口后置放于阴凉处,待臭卤汁入瓜三分即可食用。
制成的臭冬瓜,每次做饭时,捞出一块来,切小后装入碗中,煮饭时一起隔水蒸。随着雾气弥漫,一股浓郁而独特的香味在家中四散开来,令人闻之生津。
上桌时,在臭冬瓜上点几滴麻油,再搁点白糖,就可以食用。烊化后的瓜瓤清莹如玉、香气扑鼻,置入口中格外滑爽。其味之妙处,在于吃进嘴里,则瞬时五味迸发,回味无穷。正如作家周作人所赞:“名臭而实香,没富贵气味;滋味悠长,独一无二。”
(王蕙利)